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瓷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建盏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建盏闻名于海内外,其中蕴含了历史传统文化特色,可作为文化产物及艺术藏品中。建盏的主要种类有兔毫盏和油滴盏,目前所报道的制备建盏的方法存在如下局限性:第一、建盏的烧制难度大,烧制工艺难以掌握,工艺选择不当常常导致很多缺陷,例如起泡、变形、坯体开裂、釉料粘底、出现斑块、釉面针孔数量多等缺陷、成品率低等等,从而降低了建盏的艺术、收藏和经济价值;第二,建盏釉面花色普通,创新性较低。
因此,本领域需要开发一种外观优美新颖,工艺稳定的建盏制备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建盏的制备工艺,该制备工艺工艺稳定,制备得到的建盏釉面优美有新意,艺术和收藏价值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建盏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坯体和釉浆,其中,
所述坯体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5-5.5重量份的红土、4.5-5重量份的高岭土混合得到坯土,将坯土粉碎、淘洗,过80-100目筛,压滤、炼泥、陈腐,得到坯泥;将所述坯泥拉坯成型、修坯、素烧、冷却,得到坯体;
所述釉浆包括第一釉浆和第二釉浆;
第一釉浆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称取1500-1600重量份的釉石、400-500重量份的草木灰、500-600重量份的钾长石、48-53重量份的骨粉、67-72重量份的氧化钛、60-70重量份的铁红,加1.15-1.25重量倍水,加入球磨机中研磨,过90-110目筛,得到釉浆;
第二釉浆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称取1500-1600重量份的釉石、300-400重量份的草木灰、500-600重量份的钾长石、250-350重量份的石灰石、68-75重量份的氧化钛、480-530重量份的高岭土,加1.15-1.25重量倍水,加入球磨机中研磨,过90-110目筛,得到釉浆;
(2)施釉:先施第一釉浆,坯体盏底不施釉,其它部位均施釉,施釉厚度0.9-1mm,晾干;再施第二釉浆,重复第一釉浆的施釉位置,施釉厚度为0.7-0.8mm,晾干;
(3)将施釉晾干后的坯体放入电窑炉内焙烧,所述焙烧经过如下阶段:
第一阶段:窑炉温度经过1.4-1.6h匀速从常温升温到140-160℃;窑炉温度再经过2.4-2.6h匀速从140-160℃升温到495-510℃;窑炉温度再经过2.8-3.1h匀速从495-510℃升温到880-910℃;窑炉温度再经过3.9-4.1h匀速从880-910℃升温到1050-1100℃;窑炉温度再经过2.3-2.5h匀速从1050-1100℃升温到1285-1295℃;窑炉温度再经过14-16min匀速从1285-1295℃升温到1305-1315℃;
第二阶段:1305-1315℃保温14-16min,当保温至2.5-3.5min时投油柴,油柴的投放量为每0.2立方米的窑炉空间投放340-360g;
第三阶段:保温结束后断电,当窑炉降温至1240-1260℃时,窑炉通电保温0.45-0.55h,保温结束后,断电停炉降温至出窑。
代表性地,建盏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坯体和釉浆,其中,
所述坯体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5.2重量份的红土、4.8重量份的高岭土混合得到坯土,将坯土粉碎、淘洗,过90目筛,压滤、炼泥、陈腐,得到坯泥;将所述坯泥拉坯成型、修坯、素烧、冷却,得到坯体;
所述釉浆包括第一釉浆和第二釉浆;
第一釉浆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称取1550重量份的釉石、450重量份的草木灰、550重量份的钾长石、50重量份的骨粉、70重量份的氧化钛、65重量份的铁红,加1.2重量倍水,加入球磨机中研磨,过100目筛,得到釉浆;
第二釉浆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称取1550重量份的釉石、350重量份的草木灰、550重量份的钾长石、300重量份的石灰石、70重量份的氧化钛、500重量份的高岭土,加1.2重量倍水,加入球磨机中研磨,过100目筛,得到釉浆;
(2)施釉:先施第一釉浆,坯体盏底不施釉,其它部位均施釉,施釉厚度0.9-1mm,晾干;再施第二釉浆,重复第一釉浆的施釉位置,施釉厚度为0.7-0.8mm,晾干;
(3)将施釉晾干后的坯体放入电窑炉内焙烧,所述焙烧经过如下阶段:
第一阶段:窑炉温度经过1.5h匀速从常温升温到150℃;窑炉温度再经过2.5h匀速从150℃升温到500℃;窑炉温度再经过3h匀速从500℃升温到900℃;窑炉温度再经过4h匀速从900℃升温到1100℃;窑炉温度再经过2.5h匀速从1100℃升温到1290℃;窑炉温度再经过15min匀速从1290℃升温到1310℃;
第二阶段:1310℃保温15min,当保温至3min时投油柴,油柴的投放量为每0.2立方米的窑炉空间投放350g;
第三阶段:保温结束后断电,当窑炉降温至1250℃时,窑炉通电保温0.5h,保温结束后,断电停炉降温至出窑。
进一步地,所述红土和高岭土取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所述的釉石来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南林村。
进一步地,所述的草木灰的制备方法为:将晒干的柞木10-12重量份、竹子1重量份混合燃烧得到粉末状灰烬,灰烬过70-80目筛。
进一步地,所述的骨粉为牛骨粉。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烧制得到的建盏,釉面主要是两种斑纹交加,一种是类羊脂玉乳白色斑纹,另一种是黑核金色斑纹,两种斑纹层叠相融,流动成画,釉面凹凸起伏,有强烈的立体感,犹如峰峦层叠,绵延不绝,具有优异的艺术和收藏价值。
2、本发明工艺流程明晰,烧制过程简单,易于掌控,缺陷少、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建盏的照片示例图(盏外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建盏的照片示例图(盏内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建盏的照片示例图(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若非特指,所有的份、百分比均为重量单位,所有的设备和原料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行业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实施例1
所述的建盏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建盏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坯体和釉浆,其中,
所述坯体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5.2重量份的红土、4.8重量份的高岭土混合得到坯土,将坯土粉碎、淘洗,过90目筛,压滤、炼泥、陈腐,得到坯泥;将所述坯泥拉坯成型、修坯、素烧、冷却,得到坯体;
所述釉浆包括第一釉浆和第二釉浆;
第一釉浆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称取1550重量份的釉石、450重量份的草木灰、550重量份的钾长石、50重量份的骨粉、70重量份的氧化钛、65重量份的铁红,加1.2重量倍水,加入球磨机中研磨,过100目筛,得到釉浆;
第二釉浆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称取1550重量份的釉石、350重量份的草木灰、550重量份的钾长石、300重量份的石灰石、70重量份的氧化钛、500重量份的高岭土,加1.2重量倍水,加入球磨机中研磨,过100目筛,得到釉浆;
所述红土和高岭土取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所述的釉石来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南林村。
所述的草木灰的制备方法为:将晒干的柞木11重量份、竹子1重量份混合燃烧得到粉末状灰烬,灰烬过70目筛。
所述的骨粉为牛骨粉。
(2)施釉:先施第一釉浆,坯体盏底不施釉,其它部位均施釉,施釉厚度0.9-1mm,晾干;再施第二釉浆,重复第一釉浆的施釉位置,施釉厚度为0.7-0.8mm,晾干;
(3)将施釉晾干后的坯体放入电窑炉内焙烧,所述焙烧经过如下阶段:
第一阶段:窑炉温度经过1.5h匀速从常温升温到150℃;窑炉温度再经过2.5h匀速从150℃升温到500℃;窑炉温度再经过3h匀速从500℃升温到900℃;窑炉温度再经过4h匀速从900℃升温到1100℃;窑炉温度再经过2.5h匀速从1100℃升温到1290℃;窑炉温度再经过15min匀速从1290℃升温到1310℃;
第二阶段:1310℃保温15min,当保温至3min时投油柴,油柴的投放量为每0.2立方米的窑炉空间投放350g;
第三阶段:保温结束后断电,当窑炉降温至1250℃时,窑炉通电保温0.5h,保温结束后,断电停炉降温至出窑。
本实施例采用炉内空间为0.2立方米的窑炉烧制。
本发明所述油柴,高温可剧烈燃烧。投油柴从窑炉门的投油柴口投,投油柴口只有投油柴时打开,其它时候封闭。投油柴口的孔口直径为10-15cm。
参考图1、图2及图3,本实施例烧制得到的建盏釉面主要是两种斑纹交加,一种是类羊脂玉乳白色斑纹,另一种是黑核金色斑纹,两种斑纹层叠相融,流动成画,釉面凹凸起伏,有强烈的立体感,犹如峰峦层叠,绵延不绝,具有优异的艺术和收藏价值。
实施例2和实施例3
建盏对制备工艺参数非常敏感,工艺参数很小范围变化也会对建盏最终产品的外观等特性造成很大不利影响,甚至导致建盏制备失败,因此,建盏对制备工艺的要求非常苛刻。实施例2和实施例3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制备工艺制备建盏,实施例2和实施例3制备的建盏特性基本上与实施例1制备的建盏相同,结果表明,实施例1的制备工艺制备的建盏成品率高,且该方法重复性好,稳定性强,易于规模化生产。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只制备第一釉浆,不制备第二釉浆,施釉时施两遍第一釉浆。
本对比例得到的建盏,釉面为油滴斑纹,无类羊脂玉乳白色斑纹和黑核金色斑纹。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步骤(3)的第三阶段:保温结束后断电,降温至出窑。
本对比例得到的建盏,釉面斑纹类圆形或椭圆形,流动感弱。
对比例3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步骤(3)的第一阶段:窑炉温度经过1.5h匀速从常温升温到150℃;窑炉温度再经过2.5h匀速从150℃升温到500℃;窑炉温度再经过3h匀速从500℃升温到900℃;窑炉温度再经过4h匀速从900℃升温到1100℃;窑炉温度再经过2.5h匀速从1100℃升温到1290℃;窑炉温度再经过30min匀速从1290℃升温到1310℃;
本对比例得到的建盏,釉面两种斑纹边界较规整,流动感弱。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