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式可调节坡屋面结构阴角加固结构以及施工方法
公开时间:2024-01-12
本发明公开一种整体式可调节坡屋面结构阴角加固结构以及施工方法,包括设置在已施工楼层结构上的底座,所述底座和已施工楼层结构之间通过垫板固定,所述底座呈方形,底座的上方设置有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与底座连接的底立杆,所述底立杆通过调节丝杆和上方的顶立杆活动连接,所述顶立杆的上端连接有斜杆,所述斜杆上沿斜杆的垂直方向设置有若干根次龙骨,所述次龙骨的两端通过次龙骨固定卡与斜杆连接固定,所述次龙骨的上方设置有铝模板,采用平头自攻螺栓连接成为整体,本发明能够较好的适应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不同坡度的屋面,通过各节点的可调节功能增加适用性、可周转功能,降低了施工成本,增加了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整体式可调节坡屋面结构阴角加固结构以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混凝土结构坡屋面加固采用木模板、普通钢管支撑体系,在结构阴角处无有效加固措施,一般采用木枋支顶,效率较低且安全无保证,基本无操作空间,工人操作困难,工效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整体式可调节坡屋面结构阴角加固结构,包括设置在已施工楼层结构上的底座,所述底座和已施工楼层结构之间通过垫板固定,所述底座呈方形,底座的上方设置有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与底座连接的底立杆,所述底立杆通过调节丝杆和上方的顶立杆活动连接,所述顶立杆的上端连接有斜杆,所述斜杆上沿斜杆的垂直方向设置有若干根次龙骨,所述次龙骨的两端通过次龙骨固定卡与斜杆连接固定,所述次龙骨的上方设置有铝模板,采用平头自攻螺栓连接成为整体。

优选地,所述次龙骨固定卡采用30*30*2.5方钢管制作,长度为120mm,间距为200mm。

优选地,所述底立杆及顶立杆采用ø48*3.6mm钢管制作,顶立杆与斜杆采用立杆锁定销连接,顶立杆内车反丝、底立杆内车正丝,以便调节丝杆旋转时可实现上下调节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调节丝杆采用ø42mm空心钢管制作。

优选地,所述立杆锁定销采用ø20mm圆钢制作,端部开ø3mm的孔,用于防止顶立杆与斜杆滑脱。

优选地,所述顶立杆的内部开设有横撑卡槽,所述横撑卡槽内设置有纵向横撑。

优选地,所述底立杆的内部设置有底部横撑,与调节丝杆之间通过横撑固定销连接固定。

一种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S1、阴角加固结构制作;

S2、阴角放线定位: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坡屋面阴角放线,确定模板边线;

S3、装置就位、安装、验收、拆除。

优选地,步骤S3还包括如下步骤:

S1、按照放线位置,就位底座、高度调节装置及斜撑组成的整体三角支撑体系,连接横杆即可形成稳固单元;

S2、调节高度调节立杆的丝杆,满足设计图纸要求后,放置铝模板面板,阴角加固模板体系施工完成;

S3、验收完成后浇筑混凝土、养护;

S4、待混凝土同条件试块达到规范要求的强度后,拆除阴角加固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一种整式可调节的坡屋面结构阴角加固施工方法,采用该方法制作的整体式可调节加固装置,可周转、可调节,能够较好的适应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不同坡度的屋面,通过各节点的可调节功能增加适用性、可周转功能,降低了施工成本,增加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 为阴角加固装置制作示意图-横剖图;

图2 为阴角加固装置制作示意图-左视图;

图3 为阴角加固装置制作示意图-基座平面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三维图。

图中:1、已施工楼层结构1;2、垫板2;3、底座3;4、底立杆4;5、调节丝杆5;6、顶立杆6;7、斜杆7;8、铝模板8;9、次龙骨固定卡9;10、次龙骨10;11、横撑卡槽11;12、纵向横撑12;13、立杆锁定销13;14、底部横撑14;15、横撑固定销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4,本发明一种整体式可调节坡屋面结构阴角加固结构,包括设置在已施工楼层结构1上的底座3,所述底座3和已施工楼层结构1之间通过垫板2固定,所述底座3呈方形,底座3的上方设置有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与底座3连接的底立杆4,所述底立杆4通过调节丝杆5和上方的顶立杆6活动连接,调节丝杆5采用ø42mm空心钢管制作,底立杆4及顶立杆6采用ø48*3.6mm钢管制作,顶立杆6与斜杆7采用立杆锁定销13连接,立杆锁定销13采用ø20mm圆钢制作,端部开ø3mm的孔,用于防止顶立杆6与斜杆7滑脱,顶立杆6内车反丝、底立杆4内车正丝,以便调节丝杆5旋转时可实现上下调节的作用,所述顶立杆6的上端连接有斜杆7作为主龙骨,所述斜杆7上沿斜杆7的垂直方向设置有若干根次龙骨10,所述次龙骨10的两端通过次龙骨固定卡9与斜杆7连接固定,所述次龙骨固定卡9采用30*30*2.5方钢管制作,长度为120mm,间距为200mm所述次龙骨10的上方设置有铝模板8,采用平头自攻螺栓连接成为整体。

顶立杆6的内部开设有横撑卡槽11,所述横撑卡槽11内设置有纵向横撑12。所述底立杆4的内部设置有底部横撑14,与调节丝杆5之间通过横撑固定销15连接固定,在将顶立杆6调节到所需位置后,通过纵向横撑12和底部横撑14将顶立杆6在高度位置固定牢固。

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如下:

1、整体式可调节加固装置制作:

采用2mm厚铝模板8作为模板面板,底设置25*25*2.5@200mm方钢管作为次龙骨10,铝模板8与次龙骨10采用平头自攻螺栓连接成为整体;

采用50*100*4mm方钢管横向间距1.2m作为主龙骨,主龙骨上设置卡块固定次龙骨10,防止下滑,次龙骨固定卡9采用30*30*2.5方钢管制作,长度为120mm,间距为200mm;

高度调节立杆制作:

采用ø48*3.6mm钢管制作可调节装置底立杆4及顶立杆6,顶立杆6与主龙骨采用立杆锁定销13连接,顶立杆6内车反丝、底立杆4内车正丝,以便调节丝杆5旋转时可实现上下调节的作用

采用ø42mm空心钢管制作可调节装置的中部调节丝杆5;

立杆锁定销13采用ø20mm圆钢制作,端部开ø3mm的孔,用于防止顶立杆6与主龙骨滑脱;

采用50*50*3mm方钢管作为纵向横杆,与立杆及底座3,采用销键连接的方式将支撑体系连成一体;

底座3采用50*50*3mm方钢管制作,纵向横杆相应位置设置销键连接的支撑卡槽。

2、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坡屋面阴角放线,确定坡屋面阴角模板边线,并弹出底座3位置线;

3、底座3、高度调节立杆及主龙骨组成整体三角支撑体系按照放线位置就位,连接横杆即可形成稳固单元,横杆采用销键连接的方式,施工便捷;

4、旋转高度调节立杆的丝杆,调整至设计图纸要求的标高;

5、放置铝模板8面板及次龙骨10组成的面板体系,底部粘贴加厚海绵条,顶部与普通屋面模板处设置普通海绵条,阴角加固模板体系即施工完成;

6、经监理、建设单位等相关部门验收完成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完成后进行混凝土养护;

7、待坡屋面混凝土同条件试块达到规范要求的强度后(一般至少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的75%),即可拆除支撑体系,拆除顺序为旋转高度调节立杆的丝杆降低高度→降低约1/3的高度后,拆除面板体系→拆除纵向横撑12→拉出底座3、高度调节立杆及主龙骨组成整体三角支撑体系,拆除完成;

8、加固体系拆除后,配件分类码放,定期检查,发现变形、裂纹等缺陷,及时修复或更换,以便周转

如上,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发明,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发明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